全媒体记者 殷素 通讯员 郭世桥
八百里金南漳,地处荆山山脉东麓,沮河、漳河穿流而过。
山水相依,孕育出“中国古山寨文化之乡”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“中国最具魅力文化生态旅游县”,“卞和献玉”“白起攻鄢”“水镜荐贤”等历史典故千古流传。
厚重的历史文化,如今有了新的内涵,焕发出新的活力。金秋时节,走进南漳,处处涌动着文化发展的“春潮”。
强基础:公共文化惠及万家
曾经的农村,天一黑,路上行人便少了起来,整个村庄静谧无声;如今的农村,夜生活丰富起来,广场舞、健身操……热闹非凡。
这一切的变化,源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支撑和文化小康建设的推进。
2016年,南漳县被确定为第二批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。两年来,该县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抓手,大力推进县、镇(区)、村(社区)三级文化服务阵地建设。
位于城北新区的南漳文化中心,集文化馆、图书馆、博物馆等为一体,投资1.6亿元,成为全省县级文化设施建设的典范。目前,“一个文化广场、一座简易戏台、一个文化活动室、一条文化宣传长廊、一套广播器材、一套体育器材”成为该县各村(社区)的标配。
“我们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,有了政策保障;拓宽了筹资渠道,有了资金保障。”该县文体新局副局长易华刚说。近年来,该县文化事业领域投入不断增加,从2013年的800万元上升到2015年的1500万元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。
近日,记者来到该县城关镇榆树岭村公共服务中心,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文化广场,“百姓大舞台”几个字十分醒目,广场旁是一片荷塘。穿过文化广场进入公共服务中心大楼,一楼是卫生室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,二楼、三楼配备了健身室、棋牌室、图书阅览室等。工作人员介绍,每到傍晚村民都聚集于此,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娱乐项目。“一镇一品”“一村一景”的推进模式,使南漳文化小康建设如火如荼。2017年,全县共建成159个文化小康村(社区),今年又推进117个文化小康村(社区)建设,目前已有逾40万人享受着文化小康建设带来的成果。
树新风:文明乡风扑面而来
今年8月31日,南漳县299个行政村(社区)的红白理事会成员资料全部提交至县文明办。此时,全县乡风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仅过去一个月。
“红白理事会成立后,不仅每年能给我省下两三万元礼钱,还能让我腾出时间抓生产。”李庙镇赵店村村民贺志荣说。
在农村,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以及随之而来的封建迷信、社会矛盾等一直是不稳定因素。赵店村红白理事会理事长孟凡成告诉记者,不少人因大操大办导致生活拮据、债台高筑,有的因聚餐酗酒、聚众赌博,出现打架斗殴等现象。“去年4月,县里决定将我们村作为试点,推行红白理事会制度。”赵店村党支部书记任秀丽说,理事会所有成员都是由全村党员群众投票产生的、有威望的人。按照红白喜事报批流程,申办人首先要提交书面申请,再由理事会查验、批准,最后在村党支部审查备案。
孟凡成说:“起初,理事会的人经常碰头,发现‘苗头’就上门提醒,给村民算经济账,做思想工作。”
现在,理事会开“碰头会”的次数越来越少,因为村民都能自觉遵守规定。据统计,该村2016年办红白喜事的有83家,2017年有18家,今年截至目前仅有8家。“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。红白理事会通过群众自治方式,让群众有归属感和认同感,为加强基层民主建设、满足群众自我管理需要提供了平台,也从源头上化解了不稳定因素。”县文明办主任张大江说,该县各村(社区)还通过选树“新乡贤”,以各领域干事创业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鼓舞、影响他人,起到示范引领作用。
谋出路:文旅融合提质增效
南漳,除了有众多独具魅力的自然生态景观,还有“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廊道”之称。“要凸显文化特色,在全国文化旅游大棋盘上下好南漳文化旅游的精彩棋子!”南漳县委书记王鹏要求,全县上下要以争创“省级全域文化旅游示范区”为目标,把南漳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全域建设,打造一个“处处是景点、地地吸引人”的精品文化旅游区。
巧打“文化牌”,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。该县重点开发建设了古山寨文化旅游区、水镜三国文化旅游区等,并充分挖掘、整合各种文化资源,以艺术活动助推旅游产业发展。如东巩高跷、沮漳巫音等民俗文化表演在景区常态化演出,推进自然生态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深度融合,为全域旅游发展开辟了新空间。
以文化为魂,“心氧氧·去南漳”旅游品牌全面叫响。该县先后成功举办了有机采摘节、“印象老家”帐篷音乐节,组织旅游景区、旅游商品企业参加各种文化旅游主题活动。播出旅游微电影《等候》及主题歌曲MV,2天浏览量超过10万次。
文旅融合发展风生水起,引爆了南漳全域旅游。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,去年共接待游客408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31.8%、34.5%。今年1至8月,全县共接待游客339.4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.65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0.78%、11.15%。“下一步,南漳将着力开发楚文化、三国文化、古山寨文化,逐步形成山水城互动、文旅农互融、多产业互补的旅游发展新格局。”县长肖力信心满怀。
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改革开放40周年·荆楚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