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日的襄阳,花潮涌动。从襄城肖冲村的杏花烟雨到樊城“一号公路”的油菜花海,从龙王镇的樱花漫舞到卧龙镇的月季长廊,在“赏花经济”从单一观景向多元生态跃迁的当下,古城襄阳的积极探索,正为“以花兴城”写下生动实践。
赏花经济的本质是情感消费,唯有文化浸润方能赋予其持久生命力。近年来,襄阳将三国文化、诗词文化、非遗元素融入花事活动:鹿门山景区的孟浩然NPC诗意赏花诗会,老河口梨花节的汉服巡游、梨膏手作;黄家湾景区的“花朝节”,肖冲杏花节和姚庵桃花节、荷花节……当自然景观与人文故事交融,游客便实现了从“看花人”到“剧中人”的转变,他们不再是单单为花驻足,而是为文化体验买单。
面对花期短、季节性强等天然限制,襄阳以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条。襄阳市文旅局联合襄阳融媒体中心绘制“数字赏花地图”,实时更新花期预报、线路导航,实现精准引流;东津新区引入“智慧灯杆系统”,通过光影互动打造“夜赏花海”新场景……技术赋能下,襄阳正构建“月月有花、时时可游”的生态:春樱夏荷、秋菊冬梅的时序串联,辅以智慧导览、VR赏花等场景创新,通过“花期互补”,实现“链条延伸”。
一朵花的绽放,需整座城市的托举。“城乡联动、产业融合”既是“以花兴城”的亮点,也是关键。襄城区串联肖冲杏花、尹集紫薇等资源,打造“襄城无处不飞花”品牌,带动村集体增收;樊城区以百里油菜花廊为轴,联动农家集市、摄影基地,形成“赏花+消费”闭环;鄂湘跨省合作中,襄阳文旅部门赴湖南长沙送上“春日邀约”,打通区域客源通道。“以花为链”的思维,将分散的景区、村落、产业编织成网,让“美丽资源”转化为全域共富动能。
“赏花经济”的升级,是一场关乎城市运营能力的综合较量。当文化基因注入花海,当技术革新重构体验,当全域资源打破边界,这座古城正以“一朵花”为支点,撬动生态、文化、经济的协同升级,让每一次花开都叩响城市发展的春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