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媒体记者 刘晓青
在樊城龙子口码头,不少市民都曾看到过一位指导年轻人练武术的老人,她就是彭玉芳,武当玄门派第十二代掌门人、国家武术一级裁判和教练。
彭玉芳曾在市老年大学和樊城区老年大学教学。彭玉芳想,自己虽然在教别人练太极拳、太极剑,但这只能算是业余水平的,如何真正把这件瑰宝传承下去呢?经过反复考虑,彭玉芳联合一些爱好武术、爱好传统文化的人成立了武当太极玄门研究会,自筹资金和器械用品,广泛吸收学员,义务传授武术。彭玉芳热爱公益事业,只要社区或学校请她去讲课,她都欣然前往。
在国内外武术节会中,彭玉芳获得许多荣誉,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知名度。2010年,在第八届香港国际武术节上,彭玉芳一行获得了15金、11银、2铜的优秀成绩。其个人事迹被编入《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》。
如今,彭玉芳虽是耄耋之年,但老人腰板直挺,说话中气十足,言谈中的豪气不减当年。彭玉芳1937年生于武学世家,父亲是武当玄门太极第十一代掌门人彭一条,母亲是峨嵋派弟子王玉珍。由于武当玄门派有“功夫传男不传女”的门规,彭玉芳3岁多了,父亲仍不授、不传她武功,而且也不许她旁观。11岁那年,彭一条的同门师弟祝茜来到谷城,彭玉芳便拜师叔为师,开始系统学习玄门功夫。
白天到私塾上学,晚上在师傅指导下练武。彭玉芳虽是女儿身,却因习武养成了男孩子性格,且爱憎分明。为了攒点孝敬师傅的钱,彭玉芳采桑叶卖钱。当时,有个收桑叶的蚕商欺她年纪小,原本桑叶每斤价格要5分钱,却只给她2分钱。彭玉芳找蚕商理论,蚕商不但不加钱还辱骂她。气不打一处来的彭玉芳大施拳脚,打得蚕商直喊“手下留情”才罢手。此时她才12岁。
1951年端午节,原襄阳地区八县物资交流大会在谷城举行,交流会上还有一场演武会。来参加武术表演的都是全国各地的玄门派弟子,原本是和师兄师弟比武闹着玩,没想到这一比,她拔得头筹,玄门派掌门之位最后传给了她。
21岁的彭玉芳受海外华人、华侨邀请,先后到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美国、加拿大、日本传授技艺。上世纪60年代初,彭玉芳辞去武汉华侨学校武术教练一职,来到襄阳,进入原市电机厂保卫科工作。
参加工作后,彭玉芳依旧每日坚持练习玄门武术,只是遵照父亲“不准随便展示玄门功夫”的家训,她每天起早贪黑错过市民活动高峰期在公园练习。
在她担任保卫科长的几十年间,厂里及家属院平安无事,甚至一度可以夜不闭户。在朝晋门一带活动的小偷中,有不少人都领教过彭玉芳的身手。尤其是她经常去的菜场,好长一段时间,都没小偷来活动。
退休后的彭玉芳,主要从事玄门功法、功理的研究与整理工作。
自古以来,武当玄门派门规很严,家传绝技是不准传与外人的。由于这条门规,使得玄门太极拳长期以来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。当其他太极拳流派享誉海内外的时候,武当玄门太极拳却仍然蛰居在家里。为了能把祖传的功夫传承下去,2000年,彭玉芳正式出山,收徒传艺。她收徒不分亲疏远近,入室注重以德为先。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。去年,玄门太极被列入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10多年间,彭玉芳带出玄门弟子100余人、学员2000余人,其弟子和学员遍布美国、加拿大、日本、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彭玉芳在挑选徒弟时,十分重视徒弟的品德修养,对于学武目的不纯的拜师者,她都一一婉拒。她认为习武者应不以武术谋名利,不恃强凌弱,做到心正而艺纯。
彭玉芳说,虽然自己年纪大了,但只要国家有需要,她会毫不吝惜地传授武艺,做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弘扬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