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化艺术 > 文艺精品 > 正文

“徐王剑”襄阳绽放异彩

2019-09-20 15:09:54 来源:襄阳日报
0

摘要:在市博物馆即将布展的青铜兵器中,有一把与历史记载完全吻合的青铜剑。

原标题:佐证《春秋》记载

“徐王剑”襄阳绽放异彩

徐王义楚之元子羽剑


剑上有铭文


全媒体首席记者安富斌文/摄

在市博物馆即将布展的青铜兵器中,有一把与历史记载完全吻合的青铜剑,这就是1973年在襄樊与吴王夫差剑一同出土,差点被当成废物的徐王义楚之元子羽剑(简称“徐王剑”)。

此剑是春秋晚期文物。元子,即天子和诸侯的长子。此剑的主人为徐王义楚的长子章羽。

此剑不仅佐证了《春秋》的记载,也成为专家判定器物时代的标准之一。

1

1971年—1976年,省博物馆在东西比邻的我市山湾东周墓地和蔡坡战国墓地相继发掘,两个墓地经过发掘,出土了1500多件青铜器,仅反映楚国高超铸造工艺的青铜礼器就有数十件,类别有鼎、簠、盏、敦、壶、缶、盘、匜、豆、瓢、勺等,特别是有铭青铜器如邓公乘鼎、楚子敦、子季嬴青簠、吴王夫差剑、蔡公子姬安缶、邓尹疾鼎、上鄀府簠、徐王义楚之元子羽剑等国宝级文物,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。

吴王夫差剑等一批国家一级文物现已成为省博物馆镇馆之宝。这次发掘,我市留下来的只有折断的“徐王剑”和少数残破的青铜器。

据当年参加发掘的专家回忆,当时出土了吴王夫差剑等国宝级文物,省里的专家就没有在意断成6截的这把残剑。就这样,当时被省里遗弃的“徐王剑”和少数残破青铜器,留在了我市。

2

徐王义楚的长子章羽,在国家被吴国灭掉之后,怎样经过千里逃亡,到达楚国?灭掉徐国的吴国国君的后代吴王夫差的剑又是怎么到楚国的?这两个敌对国的国君的剑又是怎么埋葬到一个墓地的?

这些问题,都给我们设了谜。

夏禹时,伯益因辅佐治水有功,其子若木被封于徐(今安徽泗县一带),建徐国。其后,历夏、商、周三代,徐国都是诸侯国之一。徐在西周为东夷集团中最大的国家,《韩非子》说其地域较广。关于徐王的记载,仅见于《春秋》,只有这么一句,昭公三十年:“冬十又二月,吴灭徐,徐子章羽奔楚。”

《春秋》的记载确切吗?有什么样的实物能够佐证?徐王义楚之元子羽剑出土于我市,并且出土在楚国的发祥地,充分说明,《春秋》记载准确无误。

3

春秋战国时期,文字的装潢功能在青铜器的兵器、乐器、礼器和日常生活用器上勃发了旺盛的生命力。

由于该时期文字书体千姿百态,器物装潢各有各的妙处,加上错金、错银、错红铜的镶嵌工艺的出现,使文字产生璀璨的色彩,让文字装饰达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。

徐王义楚之元子羽剑,圆首内凹,呈喇叭形,实茎,茎上有二箍,蝠形宽格,隆脊,腊宽,两锷微撇,三角形锋。茎上饰蓝色琉璃镶嵌的蟠虺纹。格两面分别铸有铭文,一面为“徐王义楚之元子羽”,另一面为“择其吉金自作用剑”,字间空隙以蓝色琉璃镶嵌。铭文字迹工整,字双线勾勒,其间嵌入蓝色琉璃,更显得富丽华贵。

章羽为徐王义楚之长子,也为最后的国君,公元前512年国亡流落楚地。此剑(“徐王剑”)的主人与史书记载吻合。

义楚之子章羽生活在公元前536年-506年,公元前512年国亡奔楚。此剑的年代应该在此年间,春秋晚期,此剑作为一个标准器来判定时代,为以后出现的同样器物提供了时代参考。“徐王剑”等铭文的“面目”则无一不与楚书近似。有这样的两种解释:其一,徐、楚同属蛮夷,虽然接受周天子分封,但同化不深,而其文化底蕴都埋藏了极强的离心力,一旦时机成熟,这种离心力就会以种种不同的形式释放出来;其二,徐、楚的交好是多方面的,徐国连官制、青铜器纹样和制作工艺都模拟于楚,文字与书法就更不用说了。春秋以后,争霸和兼并引发一种普遍的“文化认同”现象,此即为其表现之一。

徐在西周为东夷集团中最大的国家,韩非子说其地域“五百里”。《诗·大雅·常武》篇说“率彼淮浦,省此徐土”。目前,在浩浩茫茫的历史文献资料中,很少见到徐国的具体经营状态,如经济、生产方面的文字。但是我们从出土文物,特别是青铜器铭文考古中,可以获得一些间接的东西。

从周公旦开始,成王、康王几代中,西周和徐的战争是最频繁的。徐国参与了以武庚为首的商殷残余贵族的叛乱,抵制周公的东征。徐国的驹王,起兵直接攻周,一直打到黄河边上,徐的后人为“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”而自豪。

徐国在西周步步紧迫之下不断南迁,到了春秋已经势尽力竭,先楚,后吴,列强不断侵扰,终于在公元前512年亡国。不过这时,西周也在衰落。公元前770年,周平王迁都洛邑,迁都后的周朝,史称东周。东周开始的这一年,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开端。随后,群雄并起,东周奄奄一息,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。

4

修复两个墓地的残破青铜器,也把我市的青铜器修复工作带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。2000年,经过认真思考,我市相关人员进行初步尝试,筛选出6件破损、锈蚀严重且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到湖北省考古研究所进行修复,其中就有断成6截的徐王义楚之元子羽剑。

非常有意思的是,当时承担修复几件青铜器重任的就有我市文物修复专家易泽林。

后来,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,我市建成了鄂西北最大的青铜器保护中心。几年的时间,修复了500多件青铜器。其中有许多青铜器和“徐王剑”一样,成为珍品级文物。


责任编辑:宋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