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襄阳美术回顾(之二)
三幅美术作品中的“改革开放”
《远方》油画 刘仲杰2004年作
《土地的主人》油画 刘仲杰1999年作
《不知从何讲》年画 刘仲杰1984年作
全媒体记者张亚婷
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,中国美术界每隔五年要举办一次全国美展,美术界称之为“届展”,也叫“国展”。此展由文旅部和中国美协共同举办。先由全国各省(区、市)层层筛选出一定数量的作品报送国展办,再经总评选出的作品方可参加“届展”。可以说“届展”是我国最具权威的美术展览,规格之高,有人称之为美术界的“奥林匹克”。
作品入选或获奖于“届展”,被认定是对美术作品和作者艺术水平的肯定,其作品也被看做各地美术创作的代表作,是地方美术事业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。
为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的美术创作成就,本刊将分批次较集中地刊发在历次全国“届展”中入选的本地美术作品,介绍其艺术特色及成绩,从而坚定创作方向,强化精品意识,再创美术辉煌。
1984年,刘仲杰的年画作品《不知从何讲》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,并获湖北省第六届美展银牌奖。1999年、2004年其油画作品《土地的主人》《远方》分别参加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美展,分获第九届和第十届湖北省美展优秀奖和特别奖。
刘仲杰与时代同行,扎根大地直面现实,从生活中激活创作灵感,总是以他的真诚、热情、朴实的画风,展现时代特点、人文精神与岁月感悟。作品《岁月》与《不知从何讲》《土地的主人》,以其独特的视角,用写实主义手法来反映现实主义生活,表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,被称为“改革开放三部曲”。
《岁月》描绘出一个已过中年的新郎形象。画家用一种温和的笔调和色彩,在非常生活化的情景中,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沉思,喜悦中带着凉意。明明是新婚之际,背景上喜庆的橘色与人物的低头沉思形成对比,人物内心的百感交集通过画面直接传递给了观众。当时,那些知识分子在工作和事业上取得了成绩和成就,也得到了个人的幸福。《不知从何讲》反映了土地承包到户后,农民生活的可喜变化。画面上,一家农家院里,电视记者正在采访一位农户。这个生产经验丰富、满是办法的农民,面对记者、话筒和周围的人群,既充满了生产致富的自豪和幸福感,有许多话要说,又不知打哪儿说,他手足无措,急得满头大汗。旁边的老伴,既为这新鲜事而欢喜,又怨平日精明能干的老伴,这会儿如此这样笨嘴拙舌。儿子暗示父亲不要紧张,小孙子要来扯爷爷,赶热闹,被媳妇扯住。这一幕使得看热闹的邻居越发有了逗乐的劲头。“我创作这幅作品时,更像是一名导演,把不同身份、不同神态的人物,放在一个场景中。”刘仲杰说,《不知从何讲》这幅作品他足足画了半年多才完成。他认真扣准细节,认真扣出人物之间的“戏”。按身份、关系、性格,各有自己的戏,很有看头,画出了人物的心理,画出了此时此刻的气氛,于是有了强烈的感染力。这既符合年画的特点,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生活。
这之后,刘仲杰又一次次地走向西部,走向黄土地,走向高原。他创作了《土地的主人》,画出了农民与土地之间不可割舍的联系。画面上,阳光、草垛、稻场,构成暖融融的金黄色背景,衬托岀三位手把烟斗、席地而坐、饶有兴致地聊天的老农。他们满脸沧桑,经历过新中国土地改革、农业合作社、人民公社、改革开放……在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中,一路摸索着走过来。土地对农民意味着什么,他们心里最明白。从他们的表情上,可以看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神情。这喜悦与充满希望的神情源自农村承包责任制“30年不变”的国家政策。画面右边手拿老花眼镜的老农正在讲《人民日报》上刊登的新闻。“这是我在甘肃采风时,无意中看到的情景,并被这种温暖的气氛所感染。”刘仲杰说,上世纪90年代,国家发文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延长三十年,给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。刘仲杰经过艺术化的加工,以热烈的笔调和色彩,通过三位老汉质朴的形象以及神情交流的样子,反映了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。金色背景的烘托,更使整个画面充满着喜悦和昂扬的情调,站在这幅画前,观众会不由自主地激动。画面结构严谨,表现层次丰富,人物刻画实在饱满,既有神韵和情致,又有鲜明的内涵,达到了色彩塑造与体面造型的有机交融,构图格局的装饰美感与写实对象空间量感的巧妙结合。《远方》是另一幅参加全国美展、反映西藏题材的作品。画面抓住了藏民日常生活的瞬间,那两位跋涉者,一个鞋已破,一个戴着眼镜,在一家小卖部的门口稍作停留,神情却都义无反顾地望着前方。前方,也许是等待他们归来的妻儿……
西藏深厚的文化底蕴、淳朴的藏民深深打动了刘仲杰。他曾经花了一个月的时间,在藏区一站一站地坐着公交车,哪里看到美景,就在哪里停下。
刘仲杰说:“在这批平实的作品中,以有限的视觉空间,点滴记录历史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进程,是岁月的留痕,也是我艺术人生的写意。”
当下艺术流派纷呈,价值取向各异,浮躁之风盛行,在这复杂多变的环境里,刘仲杰始终不忘初心。他说:“不管变化如何,艺术的真诚和良知决不可丢失。只有真诚地与人和自然展开心灵对话,关注万物之核心,深度触摸灵魂,才能发现内在的真和美,展现人性的魅力,彰显蕴含的时代精神,为时代铸魂。追求艺术的真、善、美,注重人格的完善,永远是我前行的精神标杆。”
评论
正确的农业政策能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,寻找走向富裕的道路;正确的文艺政策,能调动广大美术工作者的积极性,使创作得到全面繁荣……这里有丰富多彩的生活,有真实感人的形象,有风格的追求,有美的创造。一句话,这是真正贯彻了“双百”方针、坚持“二为”的艺术。年画突破了以往月份牌画的手法,打破了画美女和胖娃娃的局面,以真实生动的形象,反映现实生活,体现时代风貌又不失年画喜庆吉祥的传统特点,刘仲杰的《不知从何讲》等就是这样的优秀作品。
——著名美术理论家陈方既曾在《长江日报》这样评论
关注农村,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命运,以农民作为主要表现对象,是刘仲杰艺术人生和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。《土地的主人》的基调极具象征意味。“上帝就在细节之中”,极平常的场景,极普通的情节,通过朴实的画风对人物及场景道具既简练又细微的刻画,使画面人物形象极具一种典型性的感染力。民以食为天,土地是百姓的大事,该作品便是对时代大事极具典型性的艺术表现。
——贺飞白(原湖北美术出版总编辑)
相关链接
刘仲杰,1943年出生于武汉,1963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(附中),长期从事美术创作和活动组织工作,现为中国美协会员、湖北省美协副主席,曾任襄阳市美协主席,历任湖北省第六届美展、第七届美展、第十届美展评委。擅长油画人物创作,兼年画、国画、水彩画、壁画和雕塑创作。